農村水利設施的現狀難以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,綜合多方面因素,導致農田水利發展滯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一是資金投入嚴重不足。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采用地方投資、群眾自籌相結合的形式,地方的配套資金難以到位,基層組織和群眾積極性不高,跨村、跨鄉的工程操作起來更困難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,鄉鎮財政沒有列入預算,也沒有固定資金投入渠道,資金投入嚴重不足。
二是保護管理意識淡漠。水利工程都是公益性的,目前幾乎全部處于無序管理狀態,管理主體不明確,管理責任劃分不嚴格,管理制度不健全,群眾保護和愛護水利設施的意識淡薄,人為破壞水利設施的現象時有發生。隨意毀壞、耕占溝渠也屢見不鮮。只建不管、重建輕管及水利設施帶病運行的問題比較普遍,使得眾多小型水利設施功能喪失,農業自然災害頻發,嚴重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,影響了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和農業現代化建設。
三是辦水利積極性下降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,糧價放開,農村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,留守在家的婦女、老人勞動力不足,種糧成本過高,農民種糧增收緩慢,種田的積極性下降使興辦農田水利工程的積極性明顯下降。
四是水利基礎設施老化?,F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紀60、70年代,且排灌標準很低,目前功能普遍衰減,不能滿足灌溉需要,這一點全國所有農村的情況都差不多。
建設現代農田水利,任務十分艱巨。加強農田水利建設、搞好農業綜合開發,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,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:
一是增加投入。逐步建立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穩定增長的機制。通過建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,對農民興修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給予補助,并逐步增加資金規模。在安排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時,繼續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中低產田改造的一項重要內容。積極推進“一事一議”籌勞籌資,確保水利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。
二是推進產權改革。明確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權,放開建設權,搞活經營權。對一些效益明顯受益范圍明確的新建工程,要大膽支持和鼓勵個體、聯戶法人單位去投資興建。做到自辦自有、自建自管自受益,真正達到合理開發、優化配置和永續利用水資源的目的。按照“誰投資、誰受益、誰所有”的原則,以水權水價改革和水費計收機制,為工程良性運行和節約用水創造條件。在政策、信貸、稅收、土地征用等各個環節給予更多的支持,調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、農民群眾建設和經營小型水利工程設施的積極性,有利于減輕集體經濟壓力、減少水事矛盾和水事糾紛。
三是推進水利站改革。推進鄉鎮水利站改革,理順水利站的隸屬關系,盡可能實行“條塊結合,以條為主”的管理體制,這樣既有理于調動鄉鎮的積極性,又有利于水資源的統一管理,切實解決水利站的經費問題。水利部門提供的主要是公益性的服務,其人員和工作經費的主要部分要納入財政預算,合理定崗確保水利人才留在水利站,為基層水利發展提供技術支撐。
四是加強工程監管。完善管理機制,提高管理水平。要做到工程建設規劃合理,施工有質、管理有度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設管理制度和質量監督體系,保證工程建設透明,質量過硬。嚴把準入關,要求有實力、有經驗、有技術的施工單位才能進行工程建設,保證工程質量,同時可提高資金使用效益,有效杜絕工程建設中的腐敗行為。